我大妈今年已经58岁了,是个特别爱美的人。她经常和一群同龄老太太一起去广场跳舞,生活充满了活力。前几天,天气开始变冷了,她便萌生了去商场买件羽绒服的念头,想着提前准备好,以防气温再降,她能随时穿上保暖。
我大妈不喜欢管家里的钱,家里的钱大部分都交给了她的大伯保管。于是,她便去找大伯要钱买衣服。可大伯脸色不太好,随口敷衍了一句:“五十不置衣。”但面对大妈的软磨硬泡,最后还是掏钱给她了。
大妈不服气地说:“什么‘五十不置衣’啊?那都是老一套的陈旧说法了。现在这个年代,五十岁根本不算老,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呢!”
其实,古代确实有“五十不置衣”的说法。古人关于年龄的戒律很多,这句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更完整的说法是:“四十不娶妻,五十不置衣,六十不种树。”乍听起来很奇怪,古人为何会有这些讲究呢?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。
---
展开剩余77%① 四十不娶妻
据历史研究显示,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普遍较短。从夏朝到民国,大多数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30岁左右。即便到了民国,平均寿命也不过35岁左右。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,随着医疗和生活条件的改善,人们的寿命才逐渐延长,去年统计平均寿命已达到78.2岁。
古人寿命短,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恶劣,饮食匮乏,医疗技术落后,战争频繁。“人过四十天过午”是古人用来形容年龄的俗语,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,就像太阳过了中天,开始西沉,意味着生命进入下半程。
如果一个男人四十岁才结婚,往往意味着他的能力不够强,不容易找到伴侣。而且四十岁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,生育孩子的质量也难以保障。
此外,古代女人四十岁还没出嫁的极少数,男人若娶四十岁的妻子,妻子通常年龄比他小很多。老夫少妻的家庭,有时容易被妻子算计,生活并不轻松。
更有甚者,四十岁结婚的男人往往只能娶到寡妇或离婚女人。古代俗话说“宁娶二度花,不娶遗下人”,二度花指被休弃的女子,遗下人指寡妇。虽说二度花也不被看好,但比遗下人还要稍胜一筹。
因此,从男人自身和妻子身份来说,古人都认为四十岁的男人不适合结婚。
---
② 五十不置衣
孔子曾说: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意思是人到五十岁,已经看透人生世事,明白了许多无法改变的事实。到了五十岁,绝大多数人已显露老态,此时再买新衣服很快就会弄脏,失去了置办新衣的意义。
对于女人来说,古语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五十岁的女性大多已“人老珠黄”,买新衣服也难有人欣赏。
更何况古代百姓普遍贫困,连饭都吃不饱,更别说买新衣服了。即使到了上世纪,小编小时候那个年代,五十岁的人也很少买新衣,常常是将旧衣缝缝补补,一件破棉袄能穿好几个冬天。
只有孩子和家境较好的家庭,才会在过年时买新衣服。
---
③ 六十不种树
俗话说: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一棵树从种下到成材,需要十年的时间。种树是为了以后能用到木材,但人到六十岁,花甲之年,许多人已不奢望看到小树长大用来造材。
古代人七十岁都算长寿,六十岁行动多不便,种树又费体力,还可能伤害身体。
因此,无论从哪方面讲,古人都不鼓励六十岁的老人去种树。
---
④ 现在观念
如今,人们生活压力很大,四十岁结婚的情况不少。由于现代人的寿命普遍较长,四十岁还算年轻,正值事业高峰,这时候结婚完全有可能拥有幸福生活。
五十岁的人往往还是家庭的顶梁柱,社会的中坚力量,这个年纪保持良好的外表完全合理,买新衣服也不稀奇。
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,植树造林是公民义务。六十岁种树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教育子孙要爱护环境。
---
结语
“四十不娶妻,五十不置衣,六十不种树”这套古老说法如今早已过时。如今社会,无论年龄多大,追求幸福生活都是被认可的。
四十岁、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结婚,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。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,是每个人的权利。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六十岁仍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,正所谓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这样的人更值得尊敬。(完)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