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济宁日报
本报济宁讯(通讯员 李俊)近年来,兖州区以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为目标,依托泗河打造了一条全长18.7公里的景观带,串联起自然风光、历史遗迹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。2024年,泗河观光线(右堤)入选交通运输部“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”,成为山东省唯一入围路线,标志着这条“生态走廊”已蜕变为全国瞩目的文旅新名片。
泗河景观带的建设以生态修复为核心,通过湿地保护、植被恢复与水体治理,构建起“一河碧水映蓝天”的生态格局。龙湖湿地公园占地6565亩,通过稳定塘、潜流池等工程净化水质,与自然河床、生态林融为一体,形成“水鸟翔集、鱼跃荷间”的生态乐园。花海彩田以油菜花、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打造四季花海,既实现农业价值,又吸引游客“打卡”田园风光。
泗河两岸散落着从大禹治水到李白诗韵的文化符号。 以“大禹治水”为主题,塑像指向泗河与小沂河交汇处,象征“心系民心”的治水精神,园区步道蜿蜒,融合康体与教育功能。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代水利工程,集灌溉、防洪、交通于一体,其木桩基础与条石结构展现了古人智慧,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为纪念李白(号青莲居士)而建,青莲阁以砖木楼阁留存诗仙遗风,青莲公园则以“智者乐水”的儒家理念与李杜诗韵结合,打造开放式文化园林。
交旅融合,一条路激活城乡经济。实现自驾与慢行的双重体验。泗河观光线以堤顶路为骨架,设计兼顾自驾与慢行需求。彩色路面、旅游标识与网红打卡点提升驾驶趣味,18.7公里串联起龙湖湿地、牛楼小镇等八大核心景点,形成“一步一风景,一景一故事”的游览节奏。绿化隔离带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,配套观光公交1路、2路,覆盖7个站点,实现“车行观景”与“步行探幽”的无缝衔接。
泗河观光路的开通,不仅激活了文旅产业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依托牛楼小镇、花海彩田等项目,村集体以土地入股、村民分红的方式运营,打造文商旅一体化街区。夜间经济以美食、灯光、音乐吸引游客,年接待量超160万人次,营收达2800万元。种植草莓、蝴蝶兰等高附加值作物,发展采摘体验与农产品销售,带动村民转型为产业工人,形成“土地增值+就业增收”的双赢局面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